一路走来,我只能说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弱者不配谈天赋,强者不屑谈天赋!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身边有很多设计师或者艺术家,在这个圈子里,有大师级的名家,也有资质平平的职员。艺术其实说白了也是一个靠技术吃饭的活。所以在这里,有看出身的、有谈机遇的、有秀经验的、也有靠炒作的,然而一直与天赋挂钩的艺术行业里,我却很少听到“天赋”这个词!
“天赋”到底是什么?
我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叫做“出身能占成功多大因素?”,如果我们谈成功的时候可以谈谈出身的话,那么“天赋”真的没法谈。“出身”是一个可以量化考核的东西,家里多大官?年入多少万?圈子什么人?这些东西确确实实真真切切扎扎实实地决定了一个人起点的高度!
但“天赋”是个什么鬼?莫扎特说人们总是用天赋这个词来抹杀他付出的努力。
天赋通常不是自我发觉的,而是别人判断。
但这种判断有没有参考价值,却又基于对方的眼界、学识、水平以及目的。怎么想都觉得不太靠谱吧!小时候别人夸你有天赋,多半是基于奉承你的父母或仅仅只是说句吉利话而已。现在,可能出于真心的就更少了!
所以,你不用再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轻易感到沮丧或沾沾自喜,因为就算你不丑,TA还有可能瞎呢!
二、时代局限性
举两个熟透的栗子~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作为世俗的个体,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无疑是失败的一生。
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74年向生命中的第一位爱人厄休拉求婚失败;
1878年取得神父任命失败;
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开始了流浪生活;
同年开始学习研究绘画;
1880年与家庭关系日益疏远;
1881年再一次求婚失败;
1884年生命的最后一次恋爱经历无疾而终;
1888年作品终于获得了一次小型展出;但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
1889年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星空等著名作品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1890年终于卖出了一生中唯一得以出售的画作---《
红色的葡萄园
》;
同年7月27日开枪自杀,时年37岁。
他一生穷困潦倒,靠弟弟的救济和帮助生活,疏远家庭,谈过三次失败的恋爱,一度与朋友决裂,不善经营,十年间仅卖出过一幅作品,被当时画坛排挤鄙视,是众人眼中“不懂艺术”的疯子,最后在狂乱中举枪自杀……如此。
我想在当时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得这个人生的失败者,是个有天赋的画家,这位被后世认为是空间绝后的伟大艺术家,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野兽派与表现主义的启蒙者,是当代价值最高的油画作品的创作者。他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像黑暗中的星星,点亮了无数人的心。
梵高遗作《
有乌鸦的麦田
》(又称《
乌鸦群飞的麦田
》)
孔子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因为父母是“老夫少妻”不合礼数,所以偷偷生下他谓之“野X”。孔子生而七漏,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基本上颜值可以想象,不过还好那时候不是靠脸吃饭的年代)
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死了,母亲因为没有名分,被驱逐。
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岁时,入仕鲁国,开始办私塾,小有名气。
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
公元前512年,五年间因为政见不同,孔子在列国间的游说均未被采纳,甚至常常招来杀身之祸。
公元前504年,孔子被迫选择出仕游学,修著《诗》、《书》、《礼》、《乐》四经。
公元前499年,孔子回鲁国任大司寇,一切都看似好转,然而短短两年后,孔子再次被朝党排挤,失去地位,被迫背井离乡,第三次踏上周游列国的行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到了公元前484年,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已经在各国间度过了15个年份,在这期间,孔子虽然一直在努力在几国间宣传自己的思想,但处处碰壁,从未被重用,一路流离颠沛。作为一个有身份的政者,他常常低三下四;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师者,他亲眼看着大批弟子被饿死、被迫害却又无能为力;作为丈夫,妻子也死于颠沛;作为一个年迈的思想者,他只能自嘲自己是“丧家之犬”。。。
公元前483年,近70岁的孔子回到鲁国整理文献,同年,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的儿子孔鲤死了。
公元前481年,孔子最后一次入仕,孔子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没有得到支持。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公元前480年,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子路也死了,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孔子预料自己时日无多。
公元前479年,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
孔子死前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与《阿甘正传》这样喜剧式的英雄不同,影片里每一个看似low逼的开头,最终都有一个牛b的结尾,而孔子正好相反,一个坚持信念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传道者,生命中每一个看似情况好转的开头,最后都有着一个悲伤的结尾,残酷地就像生活本身。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站在现代的立场上和上帝视角有多不认同孔子其人,正如2500年前的时代一样的不认同。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个中国彻彻底底悲剧式的英雄人物,一个在中国几千年来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你可能不知道他有着那样的人生。
时代的残酷之处,正是对于人短暂的一生而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识春秋”。现在大概没人敢说孔子或者梵高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但在几百几千年前,可能与他们同时代的人就是这么认为。。。。。。因为终究人是一种肤浅而短暂的生命,我们只能坚信自己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最好的决定,并坚持下去。
三、天赋是可以被经历、阅读、审美取代的东西——“人丑就该多读书”。
确实人在反应力、感受力和学习力上是存在差异的,有的人强一点,外化在对新事物掌握的快慢上,这就是大部分p民口中的所谓天赋了。但我们都知道,入门之后,关于你想做的这件事才
真正开始,然后是不断的重新学习、深化、思考和产出的过程。对于这个漫长的过程来说,天赋已经渐渐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阅历、知识、经验、审美……这些后天习得的东西好比是构筑一座宏伟大厦的砖瓦,而天赋仅仅只代表你跑的快一点、力气大一点,能更容易地得到那些砖瓦而已,这座楼到底能不能建成,却跟你跑的快不快没多大关系。。。
“你只知道别人比你聪明,但你可知道比你聪明的人通常都比你努力么?”
连这个道理都不懂,难怪你没有天赋。
---------------------------------------------------------------------------------------------------------------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听见“天赋”这个词最多的,就是在我们小的时候,或者说,在作为初学者的时候,所以题主作为一个初学者,会有这样的疑问再正常不过了!
“这孩子真有天赋”,第一次听到这个评价,是我刚第一次叫妈妈的时候,那又怎样,两年后两岁我发现所有的同龄小朋友都一样的口齿伶俐;
“你真有天赋,练体操吧,未来一定能进国家队”,这是我4岁第一次无师自通学会后空翻的时候,练了六年,十岁,我意识到国家队可能不会觉得我有天赋;
“你太有天赋了,未来可以当物理学家”,这是我初二(我们那会儿刚开始学物理)就自己做完了初中所有的物理习题包括竞赛题的时候,物理老师对我说的,那时候我甚至可以给标准答案纠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以为然,甚至为这个“天赋梦想”而努力,然而残酷的是,到了高中时期,我也感到了吃力,以前的优越感渐渐淡去直到荡然无存。。。。。。
我从小听着“你真有天赋”这样的话一路走来,所有我觉得有天赋的事情,却没有一样为我带来预期的结局。。。
高二遇到汶川地震,我的家乡离汶川很近,我从摇摇欲坠的居民楼跑出来的时候好像从鬼门关转了一圈。从那一刻起,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活着是上天多给了我一次机会——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和爱过的生活。
那时候我就在学校组织了个手工作品义卖,我也不会啥别的,就一口气画了好多动漫人物剪成书签在大街上卖,现在看来真的丑不忍睹,但居然还真的全卖出去了,最后,我把义卖赚到的一点钱全部捐给了灾区。虽然不多,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凭借自己小小的力量,也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所以我决定学画,并且从此真的走上了这条路。。。。。。虽然从小到大,我从来不觉得我在艺术这件事上有天赋,然而近十年后的现在,居然也有人这么夸我了。
有个朋友,也是画画的,但常常为自己没有天赋而感到沮丧。。。某次一顿海鲜大饕之后,兴致顿起,随手画了几张,我实在好喜欢,也因为这件事有感而发,写了这个回答:
天赋决定不了你的成就,做一件事的理由也从来都不应该是天赋!
共勉!!!
----------------------------点赞的同时还请不吝关注哦!----------------------------------------------
----------------
你没有成功,可能不只因为你没有天赋 - 眼球实验室 - 知乎专栏
----------------